十年前,微软前任CEO鲍尔默因“革新不力”黯然辞职。该公司暮气沉沉的工作氛围和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,令无数明星职业经理人将CEO这个职位当作“烫手山芋”。当时本欲与iPhone“抗衡”的Windows Phone正处于全面溃败的边缘,互联网产品无法打开局面,使微软看起来已经远离创新的轨道,只能在九十年代的残梦里度过余生。
时过境迁,在2023年2月7日和3月16日,微软先后宣布将AI能力注入搜索引擎Bing、浏览器Edge和“云化”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Windows 365中。更多人留意到,实际上,微软此前已对AI行业进行长期、持续且巨额的投资,这再次彰显了这位科技巨头在创新力上的领导能力。
成立于1975年的微软年近“半百”,是一个缔造过科技商业传奇的老将,但也多次尝到创新掉队的苦头。在最近这次“潮起潮落”中,微软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“落后者”到“创新者”的翻身,并扎进了AI变局的新浪潮中。为什么微软会推动AI的公众认知?其最近的行动和早年在手机操作系统上的失败有何关联?此外,AI发展中的科技大公司和小公司又将分别扮演什么角色?微软还能给AI变局中的局中人带来哪些启示?行业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一一解答了上述问题。
从“落后者”到“创新者”
“微软具有很好的AI推广条件,它拥有坚实的用户基础,适合创新产品的试水。”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数智融合研究中心主任、IEEE资深会员韩蒙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。
此次微软进行AI试水的产品,是在to C(对个人)市场中有广泛基础的搜索引擎、浏览器、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Windows 365实际上是2021年才推出的云上产品,其核心内容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,目前主要针对企业用户。
无论如何,对于大众知晓的微软招牌产品,AI的赋能可以为使用过程注入更多便捷性和更大的想象空间。引发大众广泛讨论的是,在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这三款经典办公软件中,AI能完成初级工作,而人类将把生产力留给具有更高智慧凝聚力的其他工作。
而AI对搜索引擎Bing和浏览器Edge的助力,也不难预见。人们无需去提升自己的搜索技巧,而是更多地使用自然语言,就能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准确驶向知识目的地。
关于AI将如何助力Windows操作系统,微软官方的描述不多。不过,鉴于操作系统曾在前三十年里先后缔造了微软和苹果两任“霸主”,其地位不可谓不重要。
ChatGPT则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了两种思路。它称,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将AI算法集成到Windows用户界面中,以提供更智能化的交互体验。例如用AI自动化某些任务,像是识别用户输入的文本并根据上下文提供建议或执行特定的操作,这可以提升Windows的使用体验,尤其对于那些不熟悉电脑的用户来说。另一种可能性是用AI来提升Windows的性能和安全性,例如使用AI算法来识别和阻止恶意软件、优化系统资源分配或预测应用程序的性能瓶颈等。
“操作系统是对各项资源进行调度的工作台,云上的操作系统能提供对云资源、AI资源的调度。”韩蒙介绍。因此,云上操作系统是未来软件开发商、AI开发商赖以生存的平台。
回顾上世纪80年代,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的程序员才能使用计算机语言操作个人电脑,此后多家公司扑向图形化操作界面的开发中。直到1990年,微软推出Windows 3.0,同时搭载了三款实用性和便捷性兼备的办公软件即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。就此在桌面操作系统行业里树立犹如“霸主”般的地位,蚕食了Linux等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。查询市场数据可知,在2022年,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的市占率至今仍高达约75%,苹果的macOS则占约16%,剩余市场由Linux在内的多家操作系统公司共同瓜分。也正因为取得操作系统这个“制高点”,微软在桌面软件上也构建了难以抵挡的竞争力。
不过,或许是因为Windows这头“现金牛”太会生产现金,微软在后一次科技变革中忽视了对操作系统的控制。在智能手机时代,苹果的iOS复制了Windows的成功之道,使微软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。
“十年前,微软患上一种‘大公司病’,变得暮气沉沉。但在新任CEO纳德拉上台以后,整个公司从文化氛围到商业交往上都重新展现出开发的态度,令其在2018年左右恢复了科技领导者的地位。”韩蒙称。
1967年8月出生于印度海得拉巴市的萨提亚·纳德拉,在2014年2月4日临危受命,出任微软CEO。纳德拉治下的微软,股价从每股36.35美元一路攀爬,到2021年一度达到每股345.55美元,公司市值也从2013年底的约3000亿美元上升至超过2万亿美元。
在面临AI变局的当下,微软采取的步骤总是蕴含着此前吸取过的教训。其对OpenAI的深度投资、在个别产品上的AI试水,都获得了不少市场认可,也因此再次获得全球科技信徒的资本青睐。从1月底到3月中旬,该公司股票累计上涨约15%,总市值来到2万亿美元水平。以市值计算,它仅次于苹果公司,在科技竞争格局中占据第二把交椅,将谷歌、亚马逊等公司远远甩开。
寻找AI创新者
“每个大公司都建立了AI队伍,但并不是个个都能取得创新。”韩蒙称。这句评价,揭示了当下行业里暗流涌动的焦灼。科技格局的变动才刚刚开始,谁将是真正的创新者?这个答案还没有眉目。分析当下,有三大因素将驱动行业创新力进行实力分野。
首先是大公司和龙头公司能否对AI发展趋势做出及时反应。革命性产品和技术出现后,行业节奏也将加快,拥有更轻盈和灵活的体制才能避免落后于人。
稍加观察就会发现,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进行AI布局。除了对话式机器人,针对生物医药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也是一个热门的商业落地方向,用文本生成图片、用图片生成文本这种技术也在具有科技敏感度的设计师中流行起来。此外,AI也在向传统工种渗透,形成了一种“无处不AI”的局面。
但只要稍稍留意这些公司的体制架构和财务报表,就会发现AI往往既不属于一个单独部门,也没有重要到具有财务上的单列。对此,韩蒙分析称,这是由大公司机制和责任分担所造成的。“由于AI在很多场景尚未产生一个直接的、经济利益丰厚的落地点,而是全面地为原有的业务提供支撑和升级。因此很多大公司并没有提升这个业务的层级,也就相对无法输送最优质的管理资源和经济资源。”他分析称。换言之,很多龙头公司需要重新评估AI发展趋势,对最新的进展进行研判,并做出灵活改变。
第二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小公司。在每次科技变局中,总会有一些小公司找准机遇进行飞跃。以已将GPT大模型进行到第四版本升级的OpenAI为例,其成立于2015年底,至今才不过短短7年时间,而AI研发成果却优于诸多科技大公司,甚至令巨头公司谷歌都生畏。
分析而言,小公司没有体制冗余,研发精力集中,或许是它们能产生创新的重要原因。此外,由于小公司数量众多,也能起到风险分散的作用。“由更广泛的小公司进行的无数次创新尝试,最终会试出一条最优解。”韩蒙分析。
第三大关键可能在于资本支持。AI研发似乎正朝着越来越贵的方向前行,科技公司在资本成本日益增加、裁员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,还能持续进行AI投入吗?
资金首先要继续堆叠在“大模型”上。大模型综合算法、训练、数据于一体,公开数字显示GPT-3的参数规模已经达到1750亿。为了加快训练速度,需要使用大量高性能且昂贵的算力芯片,仅仅是硬件投资已经高达上千万美元,其间每一次迭代还要花费更高昂的人力物力资源。目前,全球几家大公司在大模型开发上仍然“各自为营”,意味着每家公司都需要付出巨额资金成本。
从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,全球资金成本的风向标美国“联邦基金利率”已经累计上涨450个基点。在此期间,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曾从12600点水平最低下探到10088.83点,可见市场忧心加息将对科技产业形成较大的融资冲击。
另外,自从去年11月以来,以硅谷公司领头,不少科技公司采取大规模裁员以减轻运营成本压力,其中亚马逊、谷歌、微软、Meta的“万人裁员”更是引起市场的强烈不安。“如果在传统业务上已经开始裁撤技术人员,那么创新业务必须要快速成长,才能支撑企业整体的营收和发展。”韩蒙认为。
科技老将的行业教训
尽管面临诸多未知和挑战,但微软作为一名科技“老将”,仍能在几次重大的策略失利后放下负累,继续前行,这令人们更加重视其在AI风口上的一举一动。不过与此同时,微软失败的经历,也值得处于AI变局中的科技人进行对照反省。
进入21世纪以来,微软曾经遭受过几次关键的挫败,令其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时代成为“落后者”。 失去耐心的投资者对微软的预期不断下调。2010年至2012年期间,微软的估值一直在7倍至9倍的低位运行,完全失去了科技公司应该具有的高成长性。在微软前任CEO鲍尔默下台之际,这家公司翻开了自己历史生涯中最黯淡的一页。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?
实际上,2000年年初,微软原本赢了第一仗。微软用Windows搭载的方法推广了IE浏览器,打败了“网景公司”原来的招牌浏览器产品Netscape,甚至引起了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。不过,微软最终逃过了被强制拆分的劫难,网景也没能撑到官司打赢那一天。在此幸运之后,微软自身患上了“大公司病”,同时比尔·盖茨也将心思分摊在慈善事业上,微软在互联网上的进展十分迟缓。
此间,谷歌悄悄地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搜索市场和在线广告市场,后知后觉的微软,不得不从能和谷歌较量的雅虎“招兵买马”,直到2009年才推出了搜索工具Bing。不过从2009年到2013年之间,微软仅在Bing上的累计亏损就达到100亿美元。
谷歌的浏览器Chrome也因此逐渐超过IE,成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浏览器。直到2017年,Chrome的全球市场占比仍为70%,而IE仅剩下5%。而就在不久之前的2022年6月15日,微软彻底终止IE服务,令它退出历史舞台。这是微软掉队“互联网时代”的一个例证。
除此以外,靠PC操作系统赢得大半个市场的微软,也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遭遇了“滑铁卢”,其在“移动时代”的第二次败局也随之而来。在2007年之后,眼看iPhone带来电子革命,微软试图开发Windows Phone,以分取智能手机市场的一杯羹。2011年11月,微软与诺基亚合作推出Lumia,又在2013年9月3日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日落西山的诺基亚手机业务。但诺基亚并没有给微软带来移动的优势。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不敌iOS和安卓,节节败退,在手机市场上的市占率不足4%。
“当时,微软受限于时代和战略的方向,并没有足够意识到开源的重要性,互联网和移动时代扩大也加速了整个开源社区的发展,而失去了先机的微软很遗憾没有赢得这场战争。”韩蒙介绍。
科技时代风云变幻莫测,错失机遇的人往往并非输在技术,而是输在思维和态度上。AI变局当下,局中人观微软、思微软,未来或也可成为下一个微软。
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
相关教程
2023-03-22
2023-02-06
2023-03-18
2023-03-20
2023-03-22
2023-03-09
2023-04-01
2023-03-14
2024-10-17
2024-09-13
2023-03-23
2023-04-23
2024-10-23
2024-10-22
2024-10-22
2024-10-21